水產品未來深加工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布時間:2017-11-24 在我國水產品的發展一直得不到很好的發展,是人們忽略了它本身帶來的營養價格嗎?還是因為技術的限制而無法發展呢?
一:水產品的背景資料:
水產品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營養豐富而全面、容易被人體吸收的特點,魚類不僅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而且含有2000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具有強身健腦、延年益壽、治病美容的工效,魚肉蛋白質最營養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聯合國衛生組織在2001年初,就將魚肉確定為人類21世紀最佳動物蛋白質來源。眾多的營養學家、衛生專家建議有條件的地方每人每天最好食用二兩優質的魚肉蛋白質;歐美國家早已提倡“減少肉食、多吃魚類”;北京中南海的保健醫生說:從保健的角度講,要少吃“四只腳”,多吃“兩只腳”,大力倡導吃“無腳”的,四只腳是指豬、牛、羊,兩只腳是指禽類,無腳就是水產品。綜上所訴,說明吃魚的好處是世界公認的。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魚肉食品的消費量一定會出現爆發性的增長。經過不同國家科學家大量的研究證明,淡水魚同海水魚的營養成份沒有大的區別,隨著世界范圍內海洋漁業資源的大量萎縮,發展漁業養殖、尤其是發展淡水魚的養殖、進而發展淡水魚肉食品加工業,已經成為今后解決全人類吃魚需求的重要選擇,這一觀點已經得到了聯合國漁業組織和衛生組織的確認,發展的趨勢注定將有更多的人食用優質的淡水魚肉食品。
二:深加工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1、水產品除腥技術的研發。除養殖水質、養殖環境的提高與改善和微生物制劑、某些藻類的除腥技術的應用以外,當水產品作為商品被出售之后,在水產品加工環節中,能否進一步除腥,關系著它的效益好壞。如果水產品,特別是一些特殊水產品解決好除腥問題,它的市場份額必將成倍,甚至成幾倍的擴大。鰻魚即是一例,我國是世界產鰻第一大國,僅廣東省年出口量即達1.3萬噸,創匯1.5億美元,但鰻魚很難進入國人的家庭消費。原因之一鰻魚的腥味太重,即便是深加工產品烤鰻也存在太多腥味。此外,鱒魚類也存在同一問題。
2、魚體除刺技術的研發。雖然現在已有魚刺分離機,但對于類似鰱魚、鯽魚、鯪魚這樣魚刺較多的魚還無能為力。如果在不粉碎、不打漿的同時,能夠既把魚刺去掉,又保證魚體的完整,那么很多魚類,特別是淡水養殖的魚類,將有更加廣闊的市場。
3、魚品的保鮮技術。
4、冷凍魚的化凍技術(微波化凍除外)。
5、冷凍魚包裝技術?,F有冷凍水產加工產品內包裝均為盒裝或塑料包裝。當產品被放入超市的冷藏柜之后,包裝內往往出現冰霜現象,而影響到商品直觀性。
6、貝類商品的除沙技術。貝類商品是水產品中最物美價廉的商品,由于含沙量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貝類商品的消費。如此種種,在水產品保質、保鮮、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環節中,還有很多技術問題急需解決。有些是很普通很小的問題,但這些技術問題解決之后,會產生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三:問題解決方案:
可以采用雙核臭氧殺菌技術和雙核臭氧發生器去除水產品(活體)、藥物、化學激素、殘留,消除腥味、泥味等成分。
上一篇:臭氧機能滅木耳雜菌嗎?
下一篇:臭氧技術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